《沙之書》課堂實錄

時間:2025-06-30 12:33:49 好文 我要投稿
  • 相關推薦

《沙之書》課堂實錄

  本次研討會正值高溫天氣,上午共三節課,第一節課是李莉老師的《蘭亭集序》,我的《沙之書》是第二課,而后是長沙劉老師的《短歌行》。到我上課的時候,才知道暑假上課,就只有一個班級的學生,他們要先后上完三堂語文課。而且學生沒有時間做《沙之書》的預習,沒有讀過小說。于是,教學就從讀書開始了。

《沙之書》課堂實錄

  肖培東《沙之書》紹興柯橋教學課堂實錄

  幾分鐘后。

  師:小說已經讀完了的同學請舉手(沒有多少人舉手),好,再等兩分鐘,不急。(幾分鐘后)小說讀完了就把手舉起來。現在我問一下,你們讀完小說之后最貼切的感受是什么?好,這個同學

  生:有點深奧。

  老師:有點深奧?你是指小說的內容還是什么?

  生:內容不深奧,但不知道他想表達什么。

  老師:哎,這個話說得好,內容不深奧,但就是不知道想表達什么意思,要的就是這種感覺,這就是博爾赫斯的感覺。既然內容不生拗,那你能不能來說一下,《沙之書》這篇小說講的是怎么樣的一個故事?

  生:有個人在家,有個人過來推銷這本書,這本書特別奇怪,然后我買下了這本書。又害怕它,要把它藏起來,把它放在一個陰暗的角落里。

  老師:這個陰暗的角落是在一個圖書館里面,對吧。好,請坐,這個同學說得好,在這個短暫的時間里就能把這小說的內容較好地表述出來。小說內容確實不深。當然,你在轉述的時候,要說明這個“我”是誰。是不是作者?不是,是誰?一個退休的圖書館員,從一個陌生的圣經推銷者手里買下了,什么書?看標題,《沙之書》。沉迷于它的神秘,陷入了一種恐怖中去,后來放在了圖書館一個角落。那么來看第二個問題,內容不深奧,那么什么深奧呢?(學生說主旨等)主題思想。好,這個女同學來說一下,你讀完之后的感受是什么。

  生:(把小說內容重復了一遍)

  老師:你把這個內容重復了一遍,但不代表是你最小說主旨的理解。我們應該回答的是,讀完這篇小說,我們是怎么理解它的主旨的。好吧,沒事,你來說一下。

  生:沒讀懂。

  老師:哎,沒讀懂就是對的,博爾赫斯的小說,不厭百回讀。好的,請坐。沒讀懂我們不急,那么你至少讀出了什么,這本《沙之書》究竟是一本怎樣的書?好,同學們看一下,從小說中找找看,這本《沙之書》是一本怎樣的書,先回答這個問題。這個同學。

  生:是一本無始無終的書。

  老師:原句在哪里,哪個句子能說明,沙之書是一本無始無終的書。在原文中,找找看,沙之書是一本怎樣的書?

  生:沒有首頁也沒有末頁。

  老師:好,在文章中找到這句話,沒有首頁,也沒有末頁,讀的時候要讀出這種無始無終的感覺來。還有呢,這個男同學你來說,《沙之書》是一本怎樣的書?

  生:很深奧的書,老師:很深奧的書,哪里可以看出來?哦,中間部分,一本很神奇的書。還有呢,這個同學你來說,《沙之書》是一本什么書?

  生:是一本可怕的書

  老師:可怕的書,小說哪里可以看出來?

  生:第四十九段,我領悟到那本書是一本可怕的書。

  老師:49段有一段心理描寫,能不能把它讀出來,讀出可怕的味道?

  生:(讀了一遍)

  老師:同學們,要想讀出書的可怕,我建議大家語速要放慢一點,驚懼一點,來,全班同學一起來讀,來,預備齊。(學生讀)好,無始無終的書,神奇的書,深奧的書,可怕的書,還有沒有別的表達?你讀完之后,感覺這是一本怎樣的書?這位同學來回答

  生:很奇怪的書,老師:哪里奇怪?

  生:它的無窮無盡。

  老師:就是說它的可怕就在于它的無窮無盡,沒有目的。你再看看,小說當中也用了四個字形容它,兩個字也有,小說里面是怎么寫這本書的。來,這個男生。

  生:沒有首頁,也沒有末頁。

  老師:還有沒有?

  生:無窮盡。

  生:無限。

  師:無限!對,無限這個詞可以概括它的特點。它是無限的,因為它神奇,荒誕等等。那么再想想看,這樣一本書,在現實生活中,有沒有?是不可能存在的。也就是說,這本書是作者虛構出來的。那么這樣的話也就知道,這個故事是作者虛構出來的。但是作者寫得好像就是在生活當中發生一樣。那么同學們,再思考,這么一個荒誕的、虛構的故事,博爾赫斯怎么把這個故事合理化?小說在寫作過程當中,哪些手段讓我們覺得讀起來就是一個真實的故事呢?你覺得是什么?來這個男同學你來說,這個故事為什么寫的這么真實?

  一同學說第一段。

  師:這個同學敏銳地抓住了第一段,他發現這個第一段有很大的特點,是不是啊?寫一些數學原理,然后還強調了一句話,一起來讀讀看。“如今人們講虛構的故事時總是聲明它千真萬確;不過我的故事一點不假。”這句應該怎么讀出令人信服的感覺,來,這個男生來讀一下。

  學生讀完。

  老師:讀得像不像?對,生活化的表達,如今人們講虛構故事時總是聲明它千真萬確,不過我的故事啊,一點不假。來一起齊讀。同學們有沒有發現,這兩個句子之間用的標點符號是什么?用的是分號,說明前后兩個句子之間停頓要長一點,要讀出那種故作深意的味道。來,那個同學來讀。嗯,再沉住氣一點,來,同學們,一起讀一遍。所以,這個句子強調自己的故事是真實的。而且同學們還有沒有發現第一段的特點,寫故事居然在寫什么?寫數學,這是博爾赫斯寫小說很常用的手法。用幾何原理來說明。還有沒有,除了開頭的第一段,我覺得它強調真實以外,這個小說看下來,還有哪些地方增加了真實性。來這個同學。

  生:用了很多真實的人名、地名。

  老師:比如說?

  生:奧爾喀達群島、約翰·威克利夫版

  老師:再看看這本書放在了什么地方?國立圖書館,這其實就暗扣博爾赫斯的生平經歷,他曾經就在那里當過圖書管理員。同學們,這就是一個很好的概念,盡量用生活真實的細節來增加小說的真實性。好,請坐,還有沒有?

  生:他選取了一件生活中很平常的事情,賣書講價,給人感覺很真實。

  老師:賣書講價的過程很真實,你們看是不是?小說當中買賣雙方的言行寫得就跟生活中一樣。同學們找找看,文中哪一段兩人對話描寫你覺得很精彩?

  生:第4段他說:我不光給你賣《圣經》,還可以給你看看另一部書……

  老師:賣書的人言語就跟我們生活當中遇到的一模一樣,來,再看看賣書者的言語還有沒有?

  生:我是在平原上一個村子里用幾個盧比和一部《圣經》換來的。書的主人不識字。我想他把圣書當做護身符。他屬于最下層的種姓;誰踩著他的影子都認為是晦氣。他告訴我,他那本書叫“沙之書”,因為那本書像沙一樣,無始無終。

  老師:在講述書的來歷的時候,給人感覺很真實,再看看,買賣書的過程中,雙方有沒有宮心計?一個要打折,一個想買到,是不是啊,我們一起來看看。(指了個學生)我們兩個一起來讀讀吧。

  “你打算把這本怪書賣給不列顛博物館嗎?”

  “不。我賣給你,”

  “我提議交換,你用幾個盧比和一部《圣經》換來這本書;我現在把我剛領到的退休金和花體字的威克利夫版《圣經》和你交換。這部《圣經》是我家祖傳。”

  “花體字的威克利夫版!”“好吧,就這么定了,”

  老師:好請坐,再請一個同學來對話。我讀“我”,你讀“他”注意一下,“他”哪個語氣,或者“我”哪個語調沒有讀好。好,同學們,“花體字的威克利夫版!”怎么讀?這個同學讀得滿意嗎?來,你來說

  生:還好

  老師:你能不能讀得更滿意些?試試看。注意,標點符號用什么號?感嘆號,聲音大不大,不大,因為咕噥著。來,同學們一起試試,進入買書和賣書的言語階段。你們就是推銷員,我就是其中的“我”

  (把兩人對話讀完后)現在我們對換角色,來,你來讀。

  生:“你打算把這本怪書賣給不列顛博物館嗎?”

  老師:語氣是鄭重的,還是隨意的?“我”是很想買到這本書,但是“我”假裝什么?興趣不大,我們買東西的時候也是這樣子的對不對。好,再來看看。

  生:“你打算把這本怪書賣給不列顛博物館嗎?”

  老師:“不。我賣給你,”

  生:“我提議交換,你用幾個盧比和一部《圣經》換來這本書;我現在把我剛領到的退休金和花體字的威克利夫版《圣經》和你交換。這部《圣經》是我家祖傳。”

  老師:你讀的太快了。能不能太快,不能,一定要盡量裝作淡定,最后一句“這部《圣經》是我家祖傳”說這句話的時候應該怎么樣,很自豪,對吧。這是我家祖傳的。來,你再來試一下。

  老師:你就是不太想要我這本書,一點都沒看標點符號。來,我們看,你在讀的時候一定要極力壓制住自己想要得到那本書的急切感,請坐。這個同學你再來讀一下,我們看看怎樣才能買到這本書。

  生:“我提議交換,你用幾個盧比和一部《圣經》換來這本書;我現在把我剛領到的退休金和花體字的威克利夫版《圣經》和你交換。這部《圣經》是我家祖傳。”

  老師:這個同學讀得比較適合,小說的作者是男性,班級里女孩子是比較會砍價的,有空的時候可以上街看看,買賣過程中討價還價是怎樣的。好,同學們,這里又說明了什么問題,作者在寫雙方之間的言語、神態、動作,感覺很逼真,就仿佛是在生活當中一樣。好,這是第三個。用了生活當中的人事物景,神態描寫、語言描寫很逼真。還有沒有,為了增加故事的真實感,博爾赫斯還用了什么方法?

  生:“我”得到這本書之后,對這本書很寶貝,生怕它被別人偷走。又擔心它不那么珍貴,所以“我”變得特別反常。

  老師;這就告訴我們,心理描寫也很逼真,是吧。好,請坐,一定要會概括。還有沒有同學們?

  生:書的描寫。

  師:小說當中有對這本荒誕的書進行多次描寫,讓我們覺得這本書就在眼前一樣。哪個同學能找出跟書相關的語句,給大家讀一讀。

  生:我用一面放大鏡檢查磨損的書脊和封面,排除了偽造的可能性。我發現每隔兩千頁有一幀小插畫。我用一本有字母索引的記事簿把它們臨摹下來。簿子不久就用完了。插畫沒有一張重復。

  老師:要讀出一些重音來,還有沒有書本的描寫?

  生:他打開手提箱,把書放在桌上。那是一本八開大小、布面精裝的書。顯然已有多人翻閱過。我拿起來看看;異乎尋常的重量使我吃驚。書脊上面印的是“圣書”,下面是“孟買”。

  老師:記住啊,好好閱讀是我們優良的品質,要想把這本書比較逼真地放在我們眼前,一定要讀慢,慢得下來才是閱讀的品質,(老師示范讀:他打開手提箱,把書放在桌上。那是一本八開大小、布面精裝的書。顯然已有多人翻閱過。我拿起來看看;異乎尋常的重量使我吃驚。書脊上面印的是“圣書”,下面是“孟買”)同學們,一起齊讀。還有嗎?

  生:我把左手按在封面上,大拇指幾乎貼著食指去揭書頁。白費勁:封面和手之間總是有好幾頁。仿佛是從書里冒出來的。

  老師:要想把這本書逼真地展現在我們眼前,什么詞性的詞要都讀的好?動詞,對,來,“我把左手按在封面上”圈出這個“按”,“貼著食指去揭書頁”,來,一起試試,預備齊。好,小說當中對書的描寫,好像真的有這本書一樣,而且注意了,動詞要很有質量感,一定要讀好。還有別的手法增加小說的真實感嗎?

  生:生活背景描寫很豐富,我對宗教的了解,圣經的不同版本,描寫得很真實。

  老師:你的話語給全班同學一個啟迪,閱讀小說的人要學會從自我的體驗當中進入小說的文字中,所以她說了,“我”是信宗教的,文中基督教的解說其實就是跟人們生活中的信仰是一致的,請坐。另外,她還說了一個“我”字,大家有沒有發現?小說敘述者是誰?用了第幾人稱,第一人稱。第一人稱就有助于增加故事的真實感,而且這個“我”與我之間會有那么大的相似性。所以同學們,這樣來看,這部小說運用了哪些手段?大家歸納一下。開頭的幾個數學原理、故作強調、書本上的描寫、雙方的言語、還有“我”我相似性,第一人稱,還有沒有?提示一下,誰都知道《沙之書》不存在,生活當中有沒有類似《沙之書》的東西?無窮無盡,神奇,無限,荒誕,玄乎,你覺得生活當中哪些東西跟《沙之書》是相似的?你來說?

  生:宇宙

  老師:宇宙是一本《沙之書》

  生:鬼神

  老師:遙不可及的那個神秘世界也是一本《沙之書》

  生:海洋

  老師:無窮無盡的大海,其實你想說我們這個空間,是一本《沙之書》,對吧

  生:時間

  老師:時間就是一本《沙之書》,真不錯。

  生:知識

  老師:知識就是一本《沙之書》,這倒是真的。

  生:生命

  老師:對生命的理解,對人生意義的探討,其實也是一本《沙之書》。來,你說

  生:還想不出

  老師:還想不出!真厲害,我們的“想不出”也是一本《沙之書》,對不對啊同學們,我們想不出的事情多不多啊,每天都要面對許許多多想不出的東西,所以這個女同學說的真好。想不出是一本《沙之書》,給她鼓鼓掌好不好?所以同學們,生活當中有多少本《沙之書》,雖然《沙之書》不存在,但是生活當中有與其一樣的東西,這樣一想,我們就知道,博爾赫斯的高明之處在于什么?來,一起來讀讀。

  沙之書:無止境的欲望、無窮大的世界、瑣碎繁雜的生活、強大的異己力量、神秘的未知世界、不知其數的金錢、無法挽留的時間、變化無常的命運、浩瀚無窮的知識、讓人身心俱疲的愛情……

  老師:所以同學們,《沙之書》作者是怎樣把它寫到真實的地步?因為交易過程的描述,《沙之書》本身的描述、幾何原理、第一人稱“我”與我之間的相似性,這是小說作者的高明之處,也是我們大家在閱讀過程當中之所以覺得它深奧的很大因由。好,同學們,你是怎么理解小說當中的虛構的?小說的虛構是怎么一回事

  生:從現實生活中常見的東西衍生出去。

  老師:小說虛構是從現實生活真實的東西衍生出來的虛構,說得有道理,還有沒有?

  生:反映了當時社會一些現象或者認識。

  老師:你的意思是盡管虛構但有真實的思想,對嗎?好的。我們很樸素地理解了虛構這個概念,這篇文章后面有一篇文章,后面幾個句子提到了虛構,我們一起看看作家怎么說虛構的。虛構是小說的靈魂,小說的真實是一種想象和虛構的真實,小說最重要的不是要表達某種事實,而是一種具有審美魅力的真實。博爾赫斯曾經說過一句話,來一起讀一讀。

  (同學們齊讀PPT上的話)

  老師:這個聲音是我的,但又不像是我的聲音。這是博爾赫斯用自己的語言來解釋虛構。當然,不像是我們的聲音,但我們還要用我們真實的聲音讀出真實的感覺。來一起讀讀。讓我們感覺到這本書就在眼前一樣。

  (學生齊讀,我把左手按在封面上,大拇指幾乎貼著食指去揭書頁。封面和手之間總是有好幾頁。仿佛是從書里冒出來的。)

  老師:封面和手之間總是有好幾頁。仿佛是從書里冒出來的。所以,虛構是小說重要的一種藝術手法,在這堂課里面,大家慢慢去理解它。既然是虛構的故事,小說作者虛構了一個怎樣的結尾?這本書,被放在了圖書館一個陰暗的角落里,這使我們感到非常驚訝,原來無限之上,還有一個更大的無限。那同學們,如果這個故事你來寫,你的結尾會是怎樣的?每個同學討論一下,也可以想一想,如果這個故事你來創作,小說當中的“我”拿到這本書以后,你會怎么去寫這個小說的結尾?

  生:我把書埋起來了,過幾天想看看它,找不到了。

  老師:有一個想把書埋起來的想法。

  生:我會一直研究這本書,研究,直到瘋了。

  老師:會一直研究這本書,你不是一個逃避主義者,而是一個進取主義者。盡管到最后你瘋了,但是我知道你這個瘋是為了成功地將它研究出來而瘋的。這也是一種答案。還有沒有?

  生:把它公之于眾。希望大家一起來研究這個《沙之書》

  老師:哎,你真是一個好孩子,讓大家一起研究這個書。

  生:沒有結尾是最好的結尾。

  老師:沒有結尾是最好的結尾,因為人生的命運不可測,好,請坐。同學們看看,這些同學的答案,其實大部分跟誰一樣的?作者一樣的,都是虛無的,荒誕的,只有一個同學說要研究它,研究它,這也代表了我們對未來事物的一種進取之心。那博爾赫斯為什么不像我們同學一樣,把這本書研究透了呢?為什么寫自己研究了之后害怕、研究了之后恐懼,最后把它放在圖書館去呢?為什么采取一種逃避的態度?

  生:逃避無限的現實。

  有學生輕聲說“人太渺小”

  老師:逃避現實。面對廣闊無限,個人是渺小的,所以在這個終極面前,作為一個點的人,我們總會覺得自己非常無奈,非常自卑,非常渺小,這種更符合我們人類的本性,真實性。如果《沙之書》代表無限,那么小說中的“我”就代表個體,個體面對無限那種無所適從的心理其實是我們大眾普遍性心理。當然我也希望,在真實的人生當中,我們也有人果斷地掙脫《沙之書》這個繩索的羈絆。這篇文章告訴我們了什么,寫小說虛構也要符合大眾的心態,要符合人們的內心期待,這就是虛構真實的意義。(學生紛紛點頭)

  師:好了,最后一個問題。你能告訴我,《沙之書》的主題如果用《蘭亭集序》中的話來說,你覺得哪一句話比較適合?王羲之在《蘭亭集序》中有沒有流露出個體面對無限那種害怕、那種迷茫、那種茫然的感覺呢?(學生思考)

  生:仰觀宇宙之大,俯察品類之盛。

  老師:仰觀宇宙之大,俯察品類之盛。最初是樂事,可到了后來他發現,宇宙之大,品類之盛,是不是他窮盡生命能夠感受得盡的呢?因此,文章后兩段當中又有好些句子來寫他的悲痛。來,大家一起齊讀。

  生:況修短隨化,終期于盡。古人云:“死生亦大矣。”豈不痛哉!

  生:固知一死生為虛誕,齊彭殤為妄作。

  老師:固知一死生為虛誕,齊彭殤為妄作。后之視今,亦猶今之視昔,亦猶博爾赫斯視今天的我們。所以古今中外,面對無限,很多心理都是相通的,因為我們都要面對人生命運的《沙之書》。好,下課。

【《沙之書》課堂實錄】相關文章:

高二語文《沙之書》學案12-18

滑沙的作文10-16

指間沙作文10-13

畫沙的作文10-13

戲沙的作文08-25

海底的沙作文08-03

聽沙的作文11-01

玩沙的作文12-04

沙堡的作文07-13

久久综合国产中文字幕,久久免费视频国产版原创视频,欧美日韩亚洲国内综合网香蕉,久久久久久久久久国产精品免费
亚洲精品中文AV字幕乱码 | 中文字幕Av日韩精品一区二区 | 婷婷琪琪在线中文字幕 | 亚洲欧美卡通vr一区 | 一本久道久久综合狠狠爱 | 亚洲国产欧美日韩另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