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李時珍的傳說故事
李時珍的傳說故事1
有一天,有一個病人,高燒不出汗,頭痛得厲害,請李時珍去診斷。李時珍趕到他家,茶不喝,水不飲,就坐在病人床沿上切脈看病。他診斷病人患的是傷風病,首先應該發汗,于是他就叫病人在藥抓回來之前先煎些生姜水喝,然后裹緊被子睡一覺,出出汗,病就會減輕。
李時珍開好處方準備走了,病人問他:“傷風病能不能吃魚?”李時珍一抬頭看見病人家里掛著一條烏鱧魚,就笑著說:“用生姜煮烏鱧魚吃無妨,只要發了汗就行。”
李時珍辭別了傷風病人就到別處去診病,等他忙了半天回到家里,剛坐在板凳上,病人的兒子就喘著粗氣趕來說,他老子吃了生姜煮的烏鱧魚后,眼眶子變大,臉色變白,舌頭打結,喘氣不勻。
李時珍一聽急了,心想:不好,這是人命關天的.大事!幸好這時李時珍的父親李言聞老先生挖藥回來,一聽說這件事,抓起幾樣草藥就和李時珍一起心急火燎地趕到了傷風病人家中。
李老先生也是個老中醫,他讓病人煎服了解毒的草藥,等病情好轉些再煎服治傷風病的草藥,只三天工夫,病人就能起床干活了。“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李時珍問他父親。父親告訴他,生姜煮烏鱧魚能使人中毒。這件事對李時珍震動很大,他一連幾夜都沒睡好覺,傷風病人中毒的情景總是在他的頭腦里打轉轉。他暗下決心,為了替天下人治病,弄懂所有中草藥的藥性,他一邊采藥行醫,一邊四處求拜名師。工夫不負苦心人,他后來終于成了“醫圣”,寫出了《本草綱目》。
直到現在,還有些地方不用生姜煮烏鱧魚吃。
李時珍的傳說故事2
明朝嘉靖末年夏天,李時珍穿著草鞋,背著藥筐,在徒弟龐憲和兒子建元的陪伴下,遠涉深山曠野,遍訪名醫宿儒,搜集民間驗方,觀察采集藥物標本。
這一天,他們一行三人來到了大同縣的地段,在一個靠近采涼山的聚樂堡里住下來歇息。說來也巧,正趕上村子里的人鬧一種怪病,全身浮腫,四肢乏力,眼瞅著農田大忙季節,不能下地干活,莊戶人心急如焚而又無可奈何,他們到處求醫問藥,都不見好轉。
聽說村子里來了郎中,人們報著得病亂求醫的想法,去找大夫給瞧治。李時珍一看這么多病人,基本上是一個病情,只是輕重程度不同而已。他們三人經過認真觀察,仔細分析研究,認為這是一種地方病,是體內缺乏一種東西所至。李時珍告訴大家:“各位請不要擔心,我們能把大家的病治好,輕者三日下地干活,重者七天全愈。明天我們上山采藥、熬治,保證藥到病除。”眾人將信將疑,有人甚至說這也許是幾個江湖騙子,沒抱多少希望。
第二天一大早,李時珍一行三人早早起床,準備上山采藥。出的.村來,放眼望去,到處是一片片、一簇簇開著金黃色花兒的植物。李時珍一眼就認出來了,這就是萱草,經過仔細辯認,雖說與他所見到的萱草不太一樣,但是這里的比他見過的更好,角長、肉厚、六瓣、七蕊、色澤金黃。李時珍向來就有品嘗百草的習慣,他把黃花摘下來放在嘴里慢慢咀嚼,感覺味甘而氣微涼,這絕對是萱草之中的上品。對治五淋、消乳腫,清熱、利尿、止血、安神都有療效,尤其是塊根療效更為明顯。他們三人當下就采摘了一筐萱草,又挖了一筐萱草塊根,沒費多少工夫,湯藥就熬好了,分發給各家各戶的病人,趁熱服下。
不出所料,三天之后一部分癥狀輕的病人浮腫全消,能下地干活了。到了第七天頭上,全村的病人都痊愈了。這時候,李時珍把采涼山的溝溝岔岔轉了個遍,發現了不少新藥材品種,進一步豐富了他老人家的《本草綱目》。
李時珍一行三人見人們的病好了,悄悄地離開了聚樂堡。當人們知道是李時珍救了他們的命,一個個感激涕零,淚流滿面,從心底里感謝這位匡世名醫。后來,人們開始大量種植萱草,一方面當菜吃,一方面當藥材賣。再后來,有好事者自告奮勇,廣為募捐,在采涼山上蓋起了一座藥王廟,在廟里專門為李時珍塑了像,以此作為對李時珍的紀念。
【李時珍的傳說故事】相關文章:
李時珍的故事(通用10篇)09-03
趙州橋的經典傳說故事03-28
黃山的傳說故事03-15
馬良的傳說故事03-25
泰山的傳說故事03-26
趙州橋的故事傳說03-14
華山傳說故事03-25
炎帝的經典傳說故事03-25
民間傳說故事03-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