鐵杵磨成針的故事

時間:2025-06-08 08:35:36 好文 我要投稿

[合集]鐵杵磨成針的故事

鐵杵磨成針的故事1

  只要功夫深,鐵杵磨成針的故事

[合集]鐵杵磨成針的故事

  【成語故事】唐朝著名詩人李白小時候從不認真讀書,經常是把書本一拋就出去玩耍。一天李白碰到一個白發蒼蒼的老婆婆正拿著一根大鐵棒在石頭上磨,覺得好奇問她做什么,老婆婆告訴他要磨成繡花針,李白深受感動,從此就用功讀書,最后成為文豪。

  【來源】宋·祝穆《方輿勝覽·眉州·磨針溪》:世傳李白讀書象耳山中,學業未成,即棄去,“過是溪,逢老媼方磨鐵杵,問之,曰:‘欲作針。’太白感其意,還卒業”。

  【解釋】杵:舂米或搗衣的棒。諺語。比喻只要有決心,肯下功夫,多么難的事也能做成功。

  【用法】作賓語、定語、分句;用于勸誡人

  【相近詞】只要工夫深,鐵杵磨成針

  【成語示列】只要功夫深,鐵杵磨成針,經過五年的`刻苦努力,他熟練地掌握了英語。

鐵杵磨成針的故事2

  《鐵杵磨成針》是我國古代著名的成語故事。

  它講的是我國唐代大詩人李白的故事。李白小時候很調皮,不愛學習。有一次,他從學堂里逃課出去玩。他來到一條小河邊,看到一個老婆婆在磨一根鐵棒。李白滿臉狐疑,就上前詢問,當得知老婆婆要把鐵棒磨成繡花針時,他震驚了,老婆婆看穿了他的心思說:“水一遍遍滴,就可以把堅硬的石頭滴穿了,我一天天磨,只要我不放棄,總有一天可以磨成針的。”李白聽了老婆婆的這番話,茅塞頓開,連忙回學堂上課去了,經過不懈努力,最后他成為了一位偉大的.詩人。

  這個故事不禁讓我想到了我自己。我每次下定決心要做好一件事的時候,一開始都是好好堅持的,到后面就半途而廢,變成“三天打魚,兩天曬網”。說到持之以恒,看上去簡單,做起來真的特別難。我很佩服這種精神,更佩服擁有這種精神的人。

  還記得那一次學自行車,剛剛開始時,我躍躍欲試地坐上了車,雙腳在地面上一點一點地移動,從而使自行車動起來。但長時間這樣讓我心生厭煩,幾次想不學習了。但看到伙伴們騎車的樣子,我又默默地堅持了下來。

  終于,在我的一次次努力下,我學會了!剛開始是踩了一兩下便滑倒了,后來變成了七八下,最后騎了一條街、兩條街……

  鐵杵磨成針的故事告訴我們什么道理:讀了這篇故事,我明白了一個道理,做什么事只要有毅力下苦工夫就能克服困難做出成績。我今后無論做什么事都要像老婆婆和李白那樣堅持下去直到成功。

鐵杵磨成針的故事3

  今天我讀了《鐵杵磨成針》這個成語故事,讓我感觸很深。

  故事的主人公是我國唐代詩人李白。李白小時候是個很貪玩的孩子,每次都會趁先生不注意偷偷溜出學堂玩耍。這天李白不小心在河邊發現一位老婆婆在磨一根鐵杵,李白很疑惑,跑過去問老婆婆在干嘛,老婆婆就回答到,她在磨鐵杵,想把鐵杵磨成針。李白又說鐵杵怎么可能磨成針?老婆婆笑著說到:“只要功夫深,鐵杵也能磨成針。”李白聽了很感動,從此刻苦學習,成為了大文豪。

  讀了這個故事,讓我明白了只要努力。鐵杵也能磨成針,水滴也能穿石。這就能說明,只要我們在做某件事的時候,持之以恒,不要半途而廢,就一定會成功。

  其實我身邊也有和李白經歷相似的人,那就是我的鄰居,他之前的`英語成績很差,每次考試都不及格,有一次上英語課的時候,老師說到:“那些不及格的同學一定多讀書,多做一些練習。”我的鄰居聽到后就下定決心一定要考出好成績來。后來,他每天不論是早上、中午、還是晚上都會拿著英語書讀課文、單詞,到了期末的時候,他竟考得了92分的好成績,真是令我們意外,連老師都感到很意外。

  讀了《鐵杵磨成針》這個成語故事讓我們收獲滿滿。所以我也要像我的鄰居一樣,做事持之以恒,不要半途而廢。

鐵杵磨成針的故事4

  今天,我讀了《鐵杵磨成針》的故事,有很多的感想,接下來就讓我和大家說說吧!

  在唐代時,李白小時候,不愛讀書。有一次,他讀一本很厚的`書,剛讀到一半,就不想讀了,想出去玩。在玩的時候,小李白看到了一位來奶奶拿一個鐵杵在石頭上磨。于是,他就跑去問這位老奶奶,說:“您這是在拿鐵杵在石頭上磨干啥啊?老奶奶說:“我在拿鐵杵磨針啊!”小李白說:“你要磨多久才能把鐵杵磨成針啊?”老奶奶說:“只要不停地磨,就一定能磨成針!”小李白聽了,想到自己讀書沒有毅力,半途不讀了,很慚愧。于是他馬上跑回家,開始刻苦讀書,最后成了偉大的詩人。

  這個故事告訴我們了一個道理,那就是:做任何事不管要花多長時間做完,有多么難做,只要堅持不懈,一定能成功!我們一定要學習老奶奶和愚公堅韌不拔的精神,讓自己變得做事更有毅力,更加堅強,更有恒心。

鐵杵磨成針的故事5

  鐵杵磨成針讀后感讀了《鐵杵磨成針》這個故事,我感到學習、做事都要腳踏實地,堅持不懈才能成功。

  這篇文章大概寫了這么一個故事:傳說李白小時候很不愛學習。在一次閑逛中,李白認識了一位要把鐵棒磨成針的老婆婆,她堅持不懈的精神打動了李白,于是李白開始認真地讀起書來。我當讀到老婆婆說:我要把它磨成一根繡花針!時吃了一驚。這么大的鐵杵,還要磨成一根那么小的`繡花針?但我又轉念一想:是呀,為什么不可以呢?我磨一天不行,我就磨兩天;磨兩天不行,我就磨一年;磨一年不行,我就磨兩年這樣一直磨下去,還怕它不成為針?看到這兒,我記起了《紀昌學射》這個故事。紀昌很喜歡射箭,便找神箭手飛衛做老師,飛衛先讓他練會不眨眼。終于,兩年之后紀昌學會了不眨眼。然后,飛衛又讓紀昌練眼力,三年之后也練成了。最后紀昌成了一個神箭手。我覺得紀昌從基本功學起,腳踏實地、堅持不懈地練了五年,是值得我們學習的。

  我也有一次這樣的經歷:大約在三年級時,我喜歡上了騎車。爸爸媽媽就給我買了一輛自行車。那時我還不會騎自行車,就開始學了起來。剛剛開始時,我躍躍欲試地坐上了車,雙腳在地面上一點一點地移動,從而使自行車動起來。但常常這樣讓我心生厭煩,幾次想不學習了。但在看到大人們騎車的那個模樣,我的耐心仿佛又回到了心里。終于,在我的一次次努力下,我成功了!我會騎車了!剛開始是踩了一兩下便滑倒了,后來變成了七八下,最后騎了一條街、兩條街在品嘗勝利的果實時,我又懂了一個深刻的道理:堅持不懈是一條通向成功的道路!

鐵杵磨成針的故事6

  成語名稱:只要功夫深,鐵杵磨成針

  成語拼音:zhǐ yào gōng fū shēn,tiě

  成語用法:作賓語、定語、分句;用于勸誡人。

  實用性:常用

  感情色彩:中性詞

  成語結構:復句式

  成語年代:古代

  成語解釋:杵:舂米或捶衣用的棒槌。比喻只要有毅力,肯下功夫,再難的事也能做成功。

  成語來源:宋·祝穆《方輿勝覽·眉州·磨針溪》:“過是溪,逢老媼方磨鐵杵,問之,曰:‘欲作針。’太白感其意,還卒業”。

  成語造句:

  只要功夫深,鐵杵磨成針的成語故事

  唐朝著名詩人李白小時候從不認真讀書,經常是把書本一拋就出去玩耍。一天李白碰到一個白發蒼蒼的老婆婆正拿著一根大鐵棒在石頭上磨,覺得好奇問她做什么,老婆婆告訴他要磨成繡花針,李白深受感動,從此就用功讀書,終于成為文豪。

  只字開頭的`成語

  只要功夫 只許州官

  包含有只字的成語

  不怕官, 天下無難 萬事俱備 只許州官 只要功夫

鐵杵磨成針的故事7

  走著走著,在一個破茅屋門口,坐著一個滿頭白發的老婆婆,正在磨一根棍子般粗的鐵杵。李白走過去,“老婆婆,您在做什么?”

  “我要把這根鐵杵磨成一個繡花針。 ”老婆婆抬起頭,對李白笑了笑,接著又低下頭繼續磨著。

  “繡花針?”李白又問:“是縫衣服用的繡花針嗎?”

  “當然!”

  “可是,鐵杵這么粗,什么時候能磨成細細的`繡花針呢?”

  老婆婆反問李白:“滴水可以穿石,愚公可以移山,鐵杵為什么不能磨成繡花針呢?”

  “可是,您的年紀這么大了?”

  “只要我下的功夫比別人深,沒有做不到的事情。”

  老婆婆的一番話,令李白很慚愧,于是回去之后,再沒有逃過學。每天的學習也特別用功,終于成了名垂千古的詩仙。

鐵杵磨成針的故事8

  今天讀了《鐵杵磨成針》一文使我很受感動,講的是一位年輕的人,把鐵棒磨成針的故事。

  為了把鐵棒磨成針,他不辭勞苦,白天磨呀,晚間磨。不但在滴水成冰的冬天磨呀磨!而且在炎炎似火夏天還是在磨呀磨!親戚朋友勸,他只要搖頭。路過的人勸,他還是搖搖頭。媽媽心疼兒子,勸他不要磨了,他笑了笑說,做事哪能半途而廢呀!又繼續磨呀磨!最終大功告成。這個故事告訴我們一個道理,只要努力,就會有收獲的。這個故事對我教育很深。我以前鉛筆字寫得不好,看懂我的'字的人不多。老師讓我練字,開始還好,愿意寫,一會就不愿意寫了,枯燥無味,即使寫也是處于應付,字沒有進步。老師發現后,讓我《鐵杵磨成針》的故事,使我很受啟發。又拿來字帖讓我臨摹,一段時間我的字明顯進步,媽媽看我的字非常“驚呀”,同學看我的字好似羨慕呀。

  我還代表學校參加中心校的寫字比賽,獲一等獎。由于我堅持不懈的努力我還獲得大連寫字二等獎。我還要努力,將來我還要參加全國比賽呢!我相信《鐵杵磨成針》的道理。

鐵杵磨成針的故事9

  《鐵杵磨成針》是一個成語故事。故事的主人公是我國唐代大詩人李白,他小時候是個不愛學習的孩子,經常逃課出去玩。有一天,他又趁先生不注意溜出學堂去玩耍。在一條小河邊,他看到以為老婆婆正在磨一根鐵棒,而且老婆婆告訴李白她打算把鐵棒磨成一根針。李白滿臉狐疑的看著老婆婆,老婆婆似乎看出了他的心思就笑著說“只要功夫深,鐵杵也能磨成繡花針。”李白聽了之后很感動,從此開始刻苦學習,終于成為一代大文豪。

  這個故事讓我感觸很深。鐵杵一天天磨,就能磨成繡花針;水滴一遍遍滴,就能把石頭鑿穿。這說明持之以恒的力量是多么強大啊!如果我們也具有這樣的'精神,那學習生活中的一點點小困難又算得上什么呢?作業寫累了,就稍稍休息一下,繼續把剩下的做完;鋼琴練煩了,就站起來活動一下,再堅持把曲子彈熟;跑步跑累了也決不能放棄,堅持過臨界點你就會覺得剩下的距離其實很輕松……

  堅持不懈、持之以恒,這句話說起來容易,做起來卻很難。很多人都懂得這個道理,卻擋不住誘惑,忍不住想停下來。比如,我上個星期做了一個學習計劃,可沒執行幾天就堅持不下去了。再比如,我跟老師約定每天都去練琴,可連續去了幾次之后就開始找借口放松自己,這使我學琴的進度變得很慢。

  通過閱讀這個故事,我知道了沒有人能夠隨隨便便成功,偉大的人物都是通過勤奮學習才會取得偉大的成就。我只有控制好自己,擋住那些誘惑,時刻提醒自己做事要堅持不懈、刻苦努力才能讓自己不斷進步,最終成為人生的贏家。

鐵杵磨成針的故事10

  李白的鐵杵磨成針

  勵志人物配圖

  李白中國的著名詩人,不過,其實李白年幼時是非常貪玩的。不僅讀書不用功,而且還會逃學,一天,他又趁先生不注意,偷偷溜回了家。

  在回家的路上,他看見一名白發蒼蒼的`奶奶,手中拿著一根鐵杵,正在一塊大石頭上來回地磨。李白覺得非常奇怪,就上前去詢問:“奶奶,你為什么要磨這個啊?”老奶奶回答說:“我想要將它磨成一根針啊!”李白又問:“這么大的鐵杵,得需要多少時間才可以磨成針呢?”老奶奶說:“只要堅持不斷地磨,就會越來越細。只要下了功夫,那么鐵棒也可以磨成針啊!”

  李白聽后恍然大悟,覺得老奶奶的話非常有道理。學習不正是這樣嗎?只要天天認真學習,就會不斷地進步。自那以后,他再也不逃課了。不管老師留多少功課,他總是很認真地按時完成它。

  最終,李白成為我國唐代最偉大的詩人。

鐵杵磨成針的故事11

  古時候,在眉州的象耳山下,有一條叫磨針溪的小河。傳說李白小時候就在那里的`象耳山下讀書學習,每天課間的時候就到磨針溪邊玩耍娛樂。

  李白小時候很頑皮,上課常常三心二意。不是玩玩手中的玩具。就是看看藍天。有一次,上課的時候李白聽到窗外鳥兒的歌聲。就放下書本,趁老師不注意,跑出去逗鳥玩兒。

  李白看見了一只大白兔從身邊跑過,李白看見了就去捉兔子。不知不覺到了磨針溪邊,看見了一個茅草屋。旁邊坐著一個老婆婆。老婆婆正在磨一個鐵杵。李白問:“老婆婆你在干什么?”老婆婆說:“我在磨繡花針。”“繡花針?”李白又問:“是縫衣服的繡花針嗎?”“當然”老婆婆說。“可是鐵杵那沒粗什么時候才能磨得像繡花針?”李白疑惑了。老婆婆說“水滴能把石頭滴穿,愚公都能移動大山,為什么鐵杵磨不成針?”

  老婆婆的一番話,讓李白羞愧難當。他看了看老婆婆,一步一步的走向了學校。從那以后他在也沒逃學,成績一天一天的提高讓老師同學很驚訝。

  現在我要好好學習,堅持不懈。不半途而廢。長大后成為國家棟梁。

鐵杵磨成針的故事12

  李白,字太白,是我國唐代偉大詩人,是中華民族文化的驕傲,被稱為“詩仙”。他出生于公元701年,出生地碎葉(古城名,今屬俄羅斯),祖上是隴西成紀(今甘肅秦安東)人。公元705年,李白的一家從碎葉城搬到了西蜀綿州彰明(今四川北部江油縣)。

  李白的父親及其一家,原來住在西域,用的都是胡人的名字。搬到西蜀之后,便要恢復祖上的李姓。但叫什么名字呢?正好這時,鄉親們都來看望他們一家,熱情地對他們說:“歡迎你們這遠方來的客人!”一句話,使李白的父親受到啟發,遂取名為客。所以,李白的父親從此便叫李客。至于李白的名字,據傳說他的母親生他那天,夢見了太白金星,所以為他起名李白,字太白。

  李白小的時候,天資過人。未來西蜀之前,隨胡人習性,喜歡讓大人把他抱上馬去,還學射箭,并且已經掌握了一些基本騎射技巧,當時不喜讀書。來西蜀定居之后,他父親李客才開始教他念書。當時西蜀的孩子開始念書時,都是先讀“六甲”。“六甲”就是“六十甲子”。即中國古代以干支紀年時,用以表示年、月、日、時的次序。因此李客教兒子念書的時候,也從念“六甲”開始。李客念一句“甲、乙、丙、丁”,李白也跟著念一句,結果沒幾天,李白就把“六十甲子”全部背誦下來了,并且還能默寫下來,同時還學會了推算。接著,李客便為李白請了家庭教師,開始教他讀《詩經》、《尚書》等經典著作。李白感到這些著作內容豐富,很愿意學,所以十分刻苦勤奮。

  由于李白的父親是個商人,來家談生意的人多,李白常感嘈雜之聲刺耳,為了不影響學習,他要求父親給他找一個清靜的地方。李客答應了他的要求,讓他到離家不遠的大匡山上去學習,并讓他的一個叫月圓的妹妹陪他一塊學。

  李白兄妹來到山中,見景色幽雅清靜,果然是個讀書的好地方,心中非常高興。從此,兄妹二人在這里爭分奪秒,刻苦讀書。不到兩年,李白的知識水平和寫作技能有了很大提高。

  隨著時間的推移和學業上的進步,李白漸漸產生了松懈情緒,時間也沒剛到山上時抓得緊了。從前,他是手不釋卷,廢寢忘食。如果一篇文章沒讀完,或者一首詩沒寫完,他不吃飯,不睡覺,也非讀完、寫完不可。父親來山中看望,怕他累壞了身體,便給他硬性規定:上午休息一次,下午休息一次;可是父親走后,他一次也不肯休息。但是現在,他讀累了,便停下來,到山中轉一轉,玩一會兒,回來再學。開始,他一天休息一次,時間也短;可后來,他一天休息兩次、三次,時間也越來越長。

  對他這種學習上明顯的退步,妹妹月圓很不滿,曾對他說:“哥哥,你現在學習越來越放松了,玩起來沒完沒了;如再不改的話,我就要去告訴父親了!”

  可李白卻振振有詞地說:“妹妹,這你就不懂了,我出去的時間越長,觀察事物就越細致,寫出來的詩也就越生動。”

  月圓說:“你這是借口,過去僅出門站一會兒就能寫出詩來,二三天就是一篇文章,現在七八天寫不出一篇詩文來,還說觀察細致呢!”

  李白被說得啞口無言,但依然我行我素,并沒有改。

  這一天,正值暮春時節,漫山遍野,桃紅柳綠,蜂蝶起舞,百鳥爭鳴。李白望著這如畫美景,不由得心曠神怡,流連忘返。

  他順著一條小溪正往山下漫步,耳邊忽然傳來一陣“沙沙”的聲音。他順聲走去,來到溪邊,舉目一看,原來是一位白發老媽媽,正拿著一根鐵杵,在石頭上“沙沙”地磨著。

  李白覺得奇怪,上前問道:“老媽媽,你磨鐵杵干什么用呢?”

  老媽媽一邊吃力地磨著,一邊頭也不抬地回答說:“我要把它磨成一根繡花針!”

  李白一聽,不由得倒吸了一口涼氣,心想:鐵杵是同胳膊一樣粗細的鐵棍子,如今她卻說要把它磨成繡花針,這是根本不可能的事,這老人家大白天說胡話,該不是精神上有病吧!于是勸她說:“老媽媽,這鐵杵是舂米用的,怎可能磨成繡花針呢?猴年馬月您也磨不成的!快回家吧,不要在這里白白受累了。”

  老媽媽抬頭一看,見是個七八歲的小孩,便意味深長地對他說:“孩子,這你就不懂了。常言說得好,世間無難事,只怕有心人。不論做什么,沒有恒心是成不了事的。就說這鐵杵吧,雖然很粗,但只要我天天堅持,一直不停地磨下去,總有一天會磨成繡花針的!”

  老媽媽的幾句話,鏗鏘有力,信心十足,噎得李白一句話也說不出來。突然,他似乎從中明白了什么,紅著臉對老媽媽說:“謝謝您,老媽媽,您的話,我懂了!”

  然后,就頭也不回地回到山上去了。

  從此,老媽媽決心用鐵杵磨成繡花針的事就傳開了,后來被編成故事載人了元代《日記故事》中,后又演變成一句“只要功夫深,鐵杵磨成針”的`成語流傳至今。

  李白聽了老媽媽的話后,很受震動,也很慚愧。他回到山中,見了妹妹,一句話也不說,便又如饑似渴地讀起書來。

  功夫不負有心人。李白經過四年的山中苦讀,終于獲得了驚人的成就。

  后來,他又去戴天山(又名大匡山)讀書。在這期間,他寫出了很多不朽的詩篇,其中有一篇叫《訪戴天山道士不遇》,至今廣為傳誦。其詩日:

  犬吠水聲中,桃花帶露濃。

  樹深時見鹿,溪午不聞鐘。

  野竹分青靄,飛泉掛碧峰。

  無人知所去,愁倚兩三松。

  意思是說:山間的流水聲中夾著陣陣的狗叫聲,帶露盛開的桃花顯得十分濃艷。沉寂的山林里,常見鹿在走動,中午了,在溪邊也聽不到鐘聲。翠竹沖破了青色的云霧,瀑布掛在碧綠的山峰。誰也不知道道士到哪里去了,來訪的人,因為沒有遇見他,倚在松樹上,感到十分遺憾。

  人們讀了這首詩,仿佛自己就在這幅色彩鮮艷的風景畫中。

  李白二十五歲離開家鄉,漫游長江流域,后至安陸。公元727年,他娶了退休宰相許圉師的孫女為妻。他后游襄陽,結識了孟浩然;公元730年,他第一次赴長安,結識了唐玄宗的妹妹玉真公主及賀知章、崔崇之等人。公元742年,由賀知章推薦,李白受到唐玄宗接見,因才高而做了翰林,專門給皇帝起草詔書。就是在這個時候,發生了李白要高力士脫靴才肯寫詩的故事。因此,高力士嫉恨在心,挑撥李白和楊貴妃的關系。于是唐玄宗也不再重用李白。一年后,李白辭去官職,離開京城,重新浪跡天涯,遍游祖國各地。就在這個時期,他創作了大量的著名詩篇,其中有像“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盡還復來”等膾炙人口的佳句。公元 744年,李白在洛陽結識了大詩人杜甫,成為至交。公元762年十一月李白死于安徽當涂縣,時年六十一歲。

  對于李白的詩,后人把它和杜甫的詩合在一起,稱為中國之最。正如唐代另一位大詩人韓愈所說的:“李杜文章在,光芒萬丈長。”其大量作品,皆收于《李太白集》,流傳后世,至今不衰。

鐵杵磨成針的故事13

  故事講的是:唐代大詩人——李白小時候是個不喜歡讀書、學習成績很差,愛逃學去玩的孩子。

  一天,李白又丟下書本溜出去玩,他走著走著,看見一位老奶奶坐在矮凳上,手里拿著一根粗大的鐵杵在磨刀石上磨來磨去,李白忍不住好奇,就問道:“老奶奶,您在做什么呀?“我要把它磨成一根針。””老奶奶回答,她頭也沒抬,認真的磨著手里的鐵杵。李白聽了心中暗笑,說:“老奶奶,針是非常細小的,而您磨得是一根粗大的鐵杵啊!”老奶奶邊磨邊說:“我正是要把這根鐵杵磨成細小的針。”李白驚奇地問:“什么?這么粗大的鐵杵能磨成針嗎?”老奶奶抬起頭來,慈祥的說:“是的,要把鐵杵磨成針是很困難的'。可是我每天不停的磨,總有一天我會把它磨成針的。只要功夫下得深,鐵杵也能磨成針呀!”李白聽了老奶奶的話,心想:只要有恒心,什么事都能做成的。讀書也是這樣,只要用功讀,就會讀好。想到這,李白高興地說:“我懂了,老奶奶,謝謝您!”說完,李白跑回了家,拿起書本,認真的讀了起來。

  從此李白不再貪玩,他刻苦讀書,長大后成為了一名大詩人。

  這說明做任何事只要肯下苦功夫,有恒心,有毅力,堅持到底,就能成功。

鐵杵磨成針的故事14

  導讀:唐朝著名詩人李白小時候從不認真讀書,經常是把書本一拋就出去玩耍。一天李白碰到一個白發蒼蒼的老婆婆正拿著一根大鐵棒在石頭上磨,覺得好奇問她做什么,老婆婆告訴他要磨成繡花針,李白深受感動,從此就用功讀書,終于成為文豪。

  原文

  磨針溪,在眉州象耳山下。世傳李白讀書未成,棄去。過小溪,道逢老嫗磨杵。白問其故,曰:“欲作針。”白笑其出。老嫗曰:“功到自然成耳。”李白大為感動,遂還讀卒業,卒成名士。

  譯文

  磨針溪,在眉州的象耳山下。

  世人說唐朝大詩人李白,少年求學的時候,長期讀書沒有成果,打算放棄。他渡過了小溪,看見河邊有一位老婆婆,在石頭上磨一根很粗的鐵棍。李白好奇的問:“老婆婆,您磨鐵棍做什么呀?”

  老婆婆說:“我要把它磨成繡花的針。”

  李白吃驚的說:“哎呀!即便是一般的鐵棍,也難以磨成那么細的繡花針,您怎么還偏偏找了根鴨蛋粗的鐵棍,就算是像我這樣的年輕人,磨一輩子也未必能把這根鐵棍磨成細細的繡花針啊!”

  老婆婆笑呵呵的說道:“哈哈哈,小朋友你有所不知,家中只有我手里的這一根鐵棍啦,這還是我當年風華正茂之時,一直沒有用過,留下來沒打磨過的,原打算作為廚房做飯之需的燒火棍呢。而且,我并不擔心自己會空耗歲月,也沒有什么到頭來白忙一場的無聊雜念,只要我還活著一天,就會堅持不懈一天,把自己這根鐵棍磨的比昨天更細那么一點,最后自然就磨成繡花針了嘛。”

  李白聽后很有感觸,想到自身的缺陷其實是可以用持之以恒的'刻苦來彌補的,如此一把年紀的老人都能有信心去做看起來希望渺茫的事情,我怎么可以因一時的挫折就隨便半途而廢,放棄所追求的理想呢,于是馬上返身回到學院繼續讀書。

  一年之后,李白再次下山,找到那位老婆婆,在感謝對自己指點的同時,也看到那根鐵棍真的細了很多。

  若干年后,李白終不負天賦才華,寫下大量流芳千古的不朽詩篇。

  出自

  明·鄭之珍《目連救母·四·劉氏齋尼》:“好似鐵杵磨針,心堅杵有成針日。”

鐵杵磨成針的故事15

  寓言故事是文學體裁的一種。含有諷喻或明顯教訓意義的故事。它的結構簡短,多用借喻手法,使富有教訓意義的主題或深刻的道理在簡單的故事中體現。

  傳說李白小的時候學習不用功,缺乏毅力。有一天,他讀書讀到一半,就不耐煩了:“這么厚一本書,什么時候才能讀完啊!”過了一會兒,干脆把書一扔,溜出門玩兒去了。

  李白連蹦帶跳地跑著,突然聽到“嚓,嚓,嚓”的聲音。”這是誰在磨東西呢?”他尋著聲音走去,看見一位老奶奶坐在小板凳上,對準磨刀石,正用力地磨著一根鐵棒。李白的好奇心被勾起來了。他蹲下來,兩只手支著下巴,傻看了好一陣。老奶奶也不理會他,只是全神貫注地磨著。李自忍不住了,問道:

  “奶奶,您這是干什么呢?”

  “磨針。”老奶奶頭也不拾。

  “磨針?”李白更加奇怪了,“這么粗一根鐵棒能磨成針?”老奶奶這才抬起頭來說:“孩子,鐵棒再粗,禁不住我天天磨呀!只要我不間斷地磨下去,再粗的鐵棒也能磨成繡花針的。”

  李白聽了,心里象打開了兩扇窗戶:“對呀,只要有恒心,再難的事情也能做成功。”他轉身就往家跑,拾起扔在地上的書本,專心致志地讀起來。經過長期刻苦的學習,他打下了扎扎實實的基礎。后來,李白成了中國歷史上一位偉大的詩人。

  鐵杵磨成針的意思

  李白被人們稱為“詩仙”。他的詩歌是我國文學藝術寶庫中一顆絢(xuàn)麗奪目的明珠。天才出于勤奮。李白取得的偉大成就是跟他的刻苦學習分不開的。人的天資不完全一樣,有的聰明一些,有的遲鈍一些,但學業上能否取得成功,關鍵在于刻苦學習和努力實踐。“只要功夫深,鐵棒磨成針。”就是這個故事給我們的啟示。

  巖石的縫隙里掉進一些松樹種子,后來成活了八株小松樹。土地貧瘠,山風暴虐,八株小松樹艱難地生長著。

  三年后,一個農夫上山,看到了小松樹,想把它們移回去,栽在房前屋后。他只刨了五棵,因為另外三棵太瘦小,怕移回去活不過來,就沒有要。

  十年后,一個園藝師來到高山上,看到這三棵松樹是優質品種,想把它們移到公園里去供人觀賞。他移走了兩棵,還有一棵因為長在山巖邊,人上不去,就放棄了。

  剩下的一棵松樹看到同伴們都被運走,直怪自己長在偏僻處,不然就不用在這山里承受寂寞和苦難了。又經歷了無數個春夏秋冬,那棵松樹不再哀嘆命運的不公,而是抓緊足下的.土地,承受著狂風嚴霜,鼓足勁頭生長。

  兩百年后,一條山路從山下修了上來。上山觀光的人絡繹不絕,都驚嘆那棵松樹的高大奇絕——它背山臨谷,云遮霧繞,蒼虬挺拔,亭亭如蓋……

  不久,一個很有學問的人為它豎了一塊牌子,上書“天下第一松”。

  那棵松樹錯過了兩次改變命運的機會,卻成了“天下第一松”。可見,比機會更加重要的是堅守足下的土地。

  國王的御廚里有兩只罐子:一只是陶的,一只是鐵的。驕傲的鐵罐看不起陶罐,常常奚落它。

  “你敢碰我嗎?陶罐子!”鐵罐傲慢地問。

  “不敢,鐵罐兄弟。”謙虛的陶罐回答說。

  “我就知道你不敢,懦弱的東西!”鐵罐擺出一副輕蔑的神氣。

  “我確實不敢碰你,但不能叫做懦弱。”陶罐不卑不亢地說,“我們的任務是盛東西,并不是來互相碰撞的。在完成我們的本職任務方面,我不見得就比你差。再說……”

  “住嘴!”鐵罐憤怒地喝道,“你怎敢和我相提并論!你等著吧,要不了幾天,你就會破成碎片,完蛋了!我卻永遠在這里,什么也不害怕。”

  “何必這樣說呢,”陶罐說,“我們還是和睦相處好,吵什么呢!”

  “和你在一起我感到羞恥,你算什么東西!”鐵罐說,“我們走著瞧吧,總有一天,你要變成碎片的!”

  陶罐不再理會。

  時間不斷地向前推移,世界上發生了許多事情,王朝覆滅了,宮殿倒塌了。兩只罐子被遺落在廢墟里。歷史在它們的上面積滿了渣滓和塵土,一個世紀連著一個世紀。

【鐵杵磨成針的故事】相關文章:

鐵杵磨成針的故事05-10

鐵杵磨成針的故事15篇(實用)05-25

(集合)鐵杵磨成針的故事15篇06-02

鐵杵磨成針作文07-21

鐵杵磨成針作文實用(10篇)11-15

鐵杵磨成針作文匯總(7篇)09-08

只要功夫深,鐵杵磨成針作文12-17

育兒故事胎教故事06-02

《故事里的人生》故事03-10

久久综合国产中文字幕,久久免费视频国产版原创视频,欧美日韩亚洲国内综合网香蕉,久久久久久久久久国产精品免费
亚洲一区二区在线aⅴ | 亚洲欧美丝袜精品久久 | 在线免费一级大片 | 亚洲视频在线高清观看你懂得 | 午夜福利久久性色 | 中文一区二区三区视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