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學的故事

時間:2025-06-02 10:43:36 好文 我要投稿

關于數學的故事

關于數學的故事1

  數學Sir乃音樂愛好者也,其幽默度不亞于周星馳,至少我認為。

關于數學的故事

  一日,一Student又因貪睡遲到了,而第一節恰好是數學Sir的課。這Student戰戰栗栗地走進教室:“報…報告!”只見數學Sir走到他的旁邊,摸了摸他的頭,“含情脈脈”地說:“我等你等得花兒都謝了,我等得海兒都枯了!”臺下眾生傾倒一片,從那以后,班里再也沒有人遲到過……

  又一日,數學Sir提出了一個較有難度的問題,臺下一片寂靜,無人敢妄自發言。阿Sir見此情景,便對眾生嘆息道:“別留下單身的我獨自講課!”而后臺下立即熱鬧活躍起來……

  于是乎,班上掀起——歌詞熱!

  同學假期相遇,見面便問:“你在他鄉還好嗎?”

  借像皮者:“同桌的你,問你借塊橡皮。”借來后感謝曰:“謝謝你的`愛!”

  受過數學Sir的傳承,在我遇到困難時,我會告訴自己:“風雨中,這點痛算什么,不要怕,擦干淚,至少我們還有夢……”oh,數學Sir,謝謝你,不僅是我,你聽:“數學Sir,你在我們眼中是最美,我們愛你一萬年!”

關于數學的故事2

  常常因為一道題目苦思冥想,到最后答案卻如此簡單,即使我的數學成績稱不上數一數二,可怎么也擋不住吸引我的目光。我記得有一次,在做數學練習冊時遇到了一道難題,我前思后想,絞盡腦汁,可題目總得不到解答。 “要不放棄吧!”一個聲音從內心發了出來。 “不行,我一定要想出來!”我立即將這想法否決了。這聲音充滿了信心,充滿了力量。臺燈仍然亮著時針已指到了8,我卻坐在椅子上“搖”這筆,眼睛眨巴眨巴的顯得十分有神,我已不知道時間的`概念,只知道眼前的題等著我去解決。我一直覺得自己的數學成績永遠無法很優秀,每次遇到難題,總是草草了事。可就在這一刻我體會到了思索的樂趣。

  終于皇天不負苦心人啊!我終于做出來了,而且十分有信心,甚至百分百肯定。這時我心里比蜜還要甜,還一個人不停地自言自語:我真是太聰明了,真是太有才了!我興高采烈拿著練習冊直往老爸房間沖,我將自己的答案給老爸看了一遍,讓老爸幫我判斷一下對與錯,老爸看了一下就說不對,這不是正確答案,老爸一開口就將我從天堂打到了地獄。之前的心血全白費了,可我仍然可我仍然不選擇放棄,回到房間后,我又開始了一輪不達目的不罷休的路程~~~我在數學上面,從來沒有這么認真過,這一刻我就想給自己證明,我能行,如果一分鐘想不出來就用一小時,一小時不行就兩小時兩小時不行還有四小時,還有五小時,還有六小時~~~第二天,我將練習冊交上去,直到第二節課本子都沒有回到我的手上,我便確定自己的努力沒有白費。其實今天交上去的答案,就是我交給老爸看的答案。

  我一個人想了好久才確定了這個答案,在這一刻我才明白老爸為什么會說我做錯了,他是為了讓我學會自己分辨對與錯,讓我自己用努力去確定最后的答案,我恍然大悟。我愛上了數學,愛上了思索,在我的心里這就是樂趣!

關于數學的故事3

  小朋友,你們聽說過維納這個名字嗎?諾伯特·維納是20世紀最偉大的數學家之一,如今被廣泛應用的數學分支信息論、控制論都是由他奠定基礎的。

  維納有著非常高的天資。據說,他三歲就能讀會寫,七歲時就能閱讀和理解著名詩人和科學家高深的著作。他大學畢業的時候才14歲,過了幾年,他又獲得了世界聞名的美國哈佛大學的博士學位。

  在授予維納博士學位的儀式上,來了很多客人,其中有一位嘉賓看到年輕的'維納,好奇地問他:“你今年多大啦?”

  維納雖然獲得了博士學位,但畢竟還是個孩子,聽別人這樣問他,不禁就想當眾顯示一下自己的才智。他說:“我今年的歲數,連續乘三次,是個四位數;連續乘四次,是個六位數;把兩者加起來,他們正好是把0、1、2、3、4、5、6、7、8、9全部用上去,而且既沒有重復,又沒有遺漏。這意味著,全體數字都向我朝拜,預祝我將來在數學領域里干出一番大事業來!”

  小學生《全體數字向我朝拜》數學故事:維納這么一說,好像給所有在座的嘉賓出了一道智力題一樣,大家都在紛紛議論,維納到底有幾歲。其實,這個題目說難也不難。只要多試幾次,就可以了。假定維納的年紀是在20歲左右,那么我們可以把20上下的數字都來試一試,看看是不是符合這些條件。我們看到,22×22×22等于10648,已經是五位數,所以不符合成三次是個四位數的條件,可以排除。而17×17×17×17等于83521,又小了,不符合乘四次是個六位數的條件。這樣一來,答案就在18、19、20、21之間了。

  20×20×20=8000,19×19×19×19=130321,21×21×21×21=194481,這幾個結果里都有重復的數字,所以也不合題意,最后就剩下18了,我們來看看:

  18×18×18=583218×18×18×18=104976

  果然沒有重復的數字。所以,維納當時應該是18歲。

關于數學的故事4

  一天,一個理發師掛出了一塊招牌:“村里所有不自己理發的人都由我給他們理發,我也只給這些人理發。”于是有人問他:“您的頭發由誰理呢?”理發師頓時啞口無言。因為如果他給自己理發,那么他就屬于自己給自己理發的那一類。但是,招牌上說明他不給這類理發,因此他不能自己理發。如果由另外一個人給他理發,他就是不給自己理發的人,而招牌上說明他要給所有不自己理發的人理發,因此他應該自己理。由此可見,不管做怎樣的推論,理發師所說的`話總是自相矛盾的。這是一個著名的悖論,稱為“羅素悖論”。這是由英國哲學家羅素提出來的,他把關于集合論的一個著名悖論用故事通俗地表述出來。 1874年,德國數學家康托爾創立了集合論,很快滲透到大部分數學分支,成為他們的基礎。到19世紀末,全部數學幾乎都建立在集合論是基礎上了。就在這時,集合論中接連出現了一些自相矛盾的結果,特別是1902年“羅素悖論”的提出,它極為簡單、明確、通俗。于是,數學的基礎被動搖了,這就是所謂的第三次“數學危機”。此后,為了克服這些悖論,數學家們做了大量研究工作,由此產生了大量新成果,也帶來了數學觀念的變革。

關于數學的故事5

  傍晚,我在奧林匹克書中看到一道難題:果園里的蘋果樹是梨樹的3倍,老王師傅每一天給50棵蘋果樹20棵梨樹施肥,幾天后,梨樹全部施上肥,但蘋果樹還剩下80棵沒施肥。請問:果園里有蘋果樹和梨樹各多少棵?

  我沒有被這道題嚇倒,難題能激發我的興趣。我想,蘋果樹是梨樹的3倍,假如要使兩種樹同一天施完肥,老王師傅就就應每一天給“20×3”棵蘋果樹和20棵梨樹施肥。

  而實際他每一天只給50棵蘋果樹施肥,差了10棵,最后共差了80棵,從那里能夠得知,老王師傅已經施了8天肥。一天20棵梨樹,8天就是160棵梨樹,再根據第一個條件,能夠明白蘋果樹是480棵。這就是用假設的'思路來解題,因此我想,假設法實在是一種很好的解題方法。

關于數學的故事6

  大約1500年前,歐洲的數學家們是不明白用“0”的。他們使用羅馬數字。羅馬數字是用幾個表示數的符號,按照必須規則,把它們組合起來表示不一樣的數目。在這種數字的運用里,不需要“0”這個數字。

  而在當時,羅馬帝國有一位學者從印度記數法里發現了“0”這個符號。他發現,有了“0”,進行數學運算方便極了,他十分高興,還把印度人使用“0”的方法向大家做了介紹。過了一段時間,這件事被當時的羅馬教皇明白了。

  當時是歐洲的中世紀,教會的勢力十分大,羅馬教皇的權利更是遠遠超過皇帝。教皇十分惱怒,他斥責說,神圣的數是上帝創造的,在上帝創造的數里沒有“0”這個怪物,如今誰要把它給引進來,誰就是褻瀆上帝!

  于是,教皇就下令,把這位學者抓了起來,并對他施加了酷刑,用夾子把他的.十個手指頭緊緊夾注,使他兩手殘廢,讓他再也不能握筆寫字。就這樣,“0”被那個愚昧、殘忍的羅馬教皇明令禁止了。

  但是,雖然“0”被禁止使用,然而羅馬的數學家們還是不管禁令,在數學的研究中仍然秘密地使用“0”,仍然用“0”做出了很多數學上的貢獻。之后“0”最后在歐洲被廣泛使用,而羅馬數字卻逐漸被淘汰了。

【數學的故事】相關文章:

高斯的數學故事05-30

趣味數學故事03-11

(精選)數學趣味故事03-12

數學小故事06-02

數學小故事03-11

趣味數學小故事12-18

【熱】數學小故事03-12

(熱門)數學趣味故事03-12

有趣的數學小故事05-31

久久综合国产中文字幕,久久免费视频国产版原创视频,欧美日韩亚洲国内综合网香蕉,久久久久久久久久国产精品免费
久久国产免费观看精品3 | 日本人喷液视频jizz | 欧美另类激情在线播放 | 亚洲日本好爽视频在线 | 自偷精品精品国产日韩 | 午夜福利国产在线观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