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境保護法》主要內容

時間:2025-05-26 18:49:47 好文 我要投稿
  • 相關推薦

《環境保護法》主要內容

  一、概況

  新修訂的《中華人民共和國環境保護法》已于20xx年4月24日經十二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八次會議審議通過于20xx年1月1日起施行。新《環境保護法》進一步明確了政府對環境保護監督管理職責,完善了生態保護紅線等環境保護基本制度,強化了企業污染防治責任,加大了對環境違法行為的法律制裁,法律條文也從原來的47條增加到70條,增強了法律的可執行性和可操作性。被稱為“史上最嚴”的環境保護法。

  二、主要內容

  (一)引入了生態文明建設和可持續發展的理念。新法明確要推進生態文明建設,促進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要使經濟社會發展與環境保護相協調。充分體現了環境保護的新理念。

  (二)明確了保護環境的基本國策和基本原則。新法進一步強化環境保護的戰略地位,增加規定“保護環境是國家的基本國策”,并明確“環境保護堅持保護優先、預防為主、綜合治理、公眾參與、污染者擔責的原則。”

  (三)完善了環境管理基本制度。

  一是完善了環境監測制度。新法在第17條規定:建立環境信息共享機制,要求有關行業、專業等各類環境質量監測站(點)的設置應當符合法律法規的規定和監測范圍;明確了監察機構應當使用符合國家標準的監測設備,遵守監測規范;監測機構及其負責人對監測數據的真實性和準確性負責。

  二是完善了環境影響評價制度。加大了未批先建的違法責任,沒有進行環評的項目不得開工,新法在第19條增加規定“未依法進行環境影響評價的建設項目,不得開工建設”。并規定相應的法律責任:“建設單位未依法提交建設項目環境影響評價文件或者環境影響評價文件未經批準,擅自開工建設的,由負責審批建設項目環境影響評價文件的部門責令停止建設,處以罰款,并可以責令恢復原狀。”

  三是完善了跨行政區污染防治制度。新法第20條規定:“國家建立跨行政區域的重點區域、流域環境污染和生態破壞聯合防治協調機制”。強化了聯合防治機制,實行統一規劃、統一標準、統一監測、統一的防治措施。

  四是完善了防治污染設施“三同時”制度和重點污染物排放總量控制制度和區域限批制度,補充了總量控制制度。

  五是明確排污許可管理制度。新法第63條規定,企事業單位和其他生產經營者,違反法律規定,未取得排污許可證排放污染物,被責任令停止排污,拒不執行,且不構成犯罪的,除依照有關法律法規規定予以處罰外,對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給予行政拘留。

  六是增加生態保護紅線規定。新環保法第29條規定,國家在重點生態功能區、生態環境敏感區和脆弱區等區域劃定生態保護紅線,實行嚴格保護,明確了生態保護紅線的范圍。

  (四)突出強調政府監督管理責任

  新的環境保護法調整篇章結構,突出強調政府責任、監督和法律責任。

  新法在上級政府機關對下級政府機關的監督方面,加強了地方政府對環境質量的責任。同時,增加規定了環境保護目標責任制和考核評價制度,并規定了上級政府及主管部門對下級部門或工作人員工作監督的責任。規定了地方各級政府應當對本行政區域的環境質量負責,促使地方政府平衡經濟發展和環境保護的關系。要求縣級以上政府應當將環境保護目標完成情況納入對本級政府環境保護具有監管職責的部門及其負責人和下級政府及其負責人的考核內容,作為對其考核評價的重要依據。就是講環境保護目標作為政績考核的重要指標,加大其在考核指標體系中的權重。

  (五)設信息公開和公眾參與專章(第五章)。新法專章規定了環境信息公開和公眾參與,加強公眾對政府和排污單位的監督。

  (六)規定了公民的環境權利和環保義務。增加規定公民應當遵守環境保護法律法規,配合實施環境保護措施,按照規定對生活廢棄物進行分類放置,減少日常生活對環境造成的損害。

  規定每年6月5日為環境日。

  (七)強化了主管部門和相關部門的責任。包括編制本行政區域環保規劃、制定環境質量和污染物排放標準、現場檢查、查封、扣押、等。

  (八)強化了企事業單位和其他生產經營者的環保責任。實施清潔生產、減少環境污染和危害、按照排污標準和總量排放、安裝使用監測設備、建立環境保護制度、繳納排污費、以及制定環境事件應急預案等。

  (九)完善了環境經濟政策。鼓勵投保環境污染責任保險。

  (十)加強農村環境保護。新法第33條增加規定各級政府應當“促進農業環境保護新技術的使用,加強對農業污染源的監測預警,統籌有關部門采取措施”,保護農村環境;規定“縣、鄉級政府應當提高農村環境保護公共服務水平,推動農村環境綜合整治。”第49條規定“施用農藥、化肥等農業投入品及進行灌溉,應當采取措施,防止重金屬及其他有毒有害物質污染環境。”增加規定“縣級政府負責組織農村生活廢棄物的處置工作。”

  (十一)加大了違法排污的責任。解決了違法成本低的問題,新環保法加大了處罰力度。

  一是規定了按日計罰制度。“按日計罰”,就是按照違法的天數計算罰款,不再是一次性罰金,同時罰款總額上不封頂,且建立“黑名單”制度,將環境違法信息記入社會誠信檔案并向社會公布,提高了企業的違法成本。

  二是責令停業、關閉。第60條規定,企事業單位和其他生產經營者超過或者超過重點污染物排放總量控制指標的縣以上環境保護行政主管部門可以責令其采取閑置生產、停產整治等措施,情節嚴重的,報經有批準權的政府批準,責令停業、關閉。

  三是規定了行政拘留。新法第63條規定,違反法律規定,建設項目未依法進行環評,被責令停止建設,拒不執行的;未取得排污許可證排放污染物,被責令停止排污,拒不執行的;通過偷排或者篡改、偽造監測數據,或者不正常運行防治污染設施等逃避監管的方式排放污染物的;生產、使用國家明令禁止生產、使用的農藥,被責令改正,拒不改正的。有以上行為之一尚不構成犯罪的,由縣級以上政府環境保護主管部門或者其他有關部門將案件移送公安機關,對其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處十日以上十五日以下拘留;情節較輕的,處五日以上十日以下拘留。

  相關亮點

  新《環保法》的亮點

  新《環保法》主要呈現六大亮點:

  亮點一:立法理念有創新

  新《環保法》立法理念有大的突破,首次將生態保護紅線寫入法律,國家在重點生態保護區、生態環境敏感區和脆弱區等區域,劃定生態保護紅線,實行嚴格保護,并明確各級地方政府要加大對生態保護的財政轉移支付力度,落實生態保護補償資金,確保其用于生態保護補償。新《環保法》還突出“保護優先”原則,將保護環境確立為國家的基本國策,將“保護優先”列為環保工作要堅持的第一基本原則,提出要促進人與自然和諧,突出強調經濟社會發展要與環境保護相協調。同時,圍繞生態文明要求各地采取強硬的措施,建立健全環境保護制度、環保考核制度和環境信用制度等。

  亮點二:治理要求更嚴格

  新《環保法》在經濟投資、教育、科技等方面,增加了對重大投資進行環境風險調查,包括重污染企業必須全面實施環境風險評估和環境污染責任保險等內容;確立了政府的主導責任,明確規定“地方各級政府應當對本行政區域內的環境質量負責”,各級政府既要對地方經濟發展負責,更要對地方的環境質量負責,讓政府在平衡經濟發展和環境保護中發揮更大的作用;確立了企業的主體責任,明確規定企業事業單位和其他生產經營者必須承擔“誰污染、誰治理,誰污染、誰付費”的責任,將改正違法排污、實施整治的主體責任落實到排污企業,以排污企業自律作為責令改正、限制生產、停產整治實施的基礎,讓排污企業對自己的環境行為負責,出現了環境損害,自己承擔責任,更加突出排污企業的主體責任,限制生產、停產整治決定的解除與否不再依賴于環保部門的核查、驗收等程序,而是取決于排污企業自身,可以極大地調動排污企業的整改積極性和主動性,要求排污企業對整改的效果負全責,加強了排污企業自律;確立了第三方連帶責任,明確規定嚴格追究環境監測服務、環境影響評價、治污設施運行維護機構等第三方連帶責任。

  亮點三:監管手段出硬招

  新《環保法》增加了環保查封、扣押和限產、停產等處罰措施,改變以前環保監管部門沒有執法硬招的時候遇到的尷尬境地。對違法排污這些設備,規定了可以掌控可以查收,這些措施有利于查封違法行為,也可以對環境違法企業采取行政代執行,即如果讓你治理污染你不治理的,我找人給你治理,費用你承擔。明確各地要建立企業誠信檔案,對于存在嚴重環境違法行為的企業,政府必須公開企業信息,降低企業信用等級,并從土地供給、銀行融資、供電供水和財政補助等領域采取綜合性調控處罰手段。查封、扣押,就是對違法排放污染物企業,可以查封、扣押設施設備;限產、停產就是對企業超過污染物排放標準或者超過重點污染物排放總量控制指標的,可以責令企業采取限制生產、停產整治措施。

  亮點四:法律責任超嚴厲

  新《環保法》明確規定企業事業單位和其他生產經營者違法排放污染物,受到罰款處罰,被責令改正,拒不改正的,依法作出處罰決定的行政機關可以自責令更改之日的次日起,按照原處罰數額按日連續處罰,上不封頂。“按日計罰”這一記重拳是針對企業拒不改正超標問題等比較常見的違法現象而采取的措施,目的就是加大企業違法成本,這是一個創新性的行政處罰規則。

  新《環保法》明確對環境違法企業必要時可以采取行政拘留,沒有環境保護評價就要拘留,你偷排污染物拘留,你如果偽造、造假也要拘留,包括瞞報、謊報數據也要拘留。構成犯罪的,將嚴格追究刑事責任。

  亮點五:監管模式開始轉型

  過去的環境監管是以點源為基準,一個個企業去監管,現在我們的環境污染是區域性、流域性的,包括農村面源污染等。新《環保法》對流域性、區域性的農業面源、水和大氣等污染防治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更加強調要建立區域聯防聯控機制。特別是對霧霾等大氣污染,作出了有針對性的規定,國家建立健全環境與健康監測、調查和風險評估制度;鼓勵和組織開展環境質量對公眾健康影響的研究,采取措施預防和控制與環境污染有關的疾病;國家建立環境污染公共監測預警的機制,縣級以上政府建立環境污染公共預警機制,組織制定預警方案;當環境受到污染,可能影響公眾健康和環境安全時,依法及時公布預警信息,啟動應急措施;國家建立跨行政區域的重點區域、流域環境污染和生態破壞聯合防治協調機制。強化了對大氣污染、特別是霧霾的區域聯動治理和應對。

  亮點六:突出社會公眾參與

  老《環保法》分為準則、環境監督管理、保護和改善環境、防治環境污染和其他公害、法律責任、附則總共六章。新《環保法》改為七章,在法律責任之前增設了信息公開、公眾參與和公益訴訟專章,明確各級政府環境保護主管部門和其他負有環境保護監督管理職責的部門,負有依法公開環境公共信息、行政許可信息、行政處罰信息、企業違法類信息的義務;明確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依法享有獲取環境信息、參與和監督、舉報和訴訟環境保護的權利,鼓勵公民進行違法舉報、新聞媒體進行輿論監督、社會組織依法參與;嚴格環境公益訴訟,明確依法在設區的市級以上政府民政部門登記,專門從事環境保護公益活動連續五年以上且無違法記錄的社會組織,都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環境公益訴訟,此舉對增強公眾保護環境意識,樹立公眾參與理念,及時發現和制止環境違法行為,具有十分重要意義和作用。

【《環境保護法》主要內容】相關文章:

火燒赤壁的主要內容05-23

城南舊事主要內容感悟10-10

草船借箭主要內容10-18

關于寫城南舊事的主要內容06-27

城南舊事主要內容小學09-30

有關草房子主要內容(精選10篇)12-04

三國演義每章主要內容07-10

二十四孝圖主要內容是什么09-15

環境的作文10-10

環境的調查05-31

久久综合国产中文字幕,久久免费视频国产版原创视频,欧美日韩亚洲国内综合网香蕉,久久久久久久久久国产精品免费
亚洲国产激情在线一区 | 思思久久96热在精品 | 亚洲中文字幕丝祙制服在线 | 亚洲欧美日韩在线不卡 | 亚洲强乱中文字幕在线播放 | 三级三级久久三级久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