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課程中的語文素養談(網友來稿)

發布時間:2016-5-6 編輯:互聯網 手機版

江西省宜黃縣教研室 吳海燕

摘要:本文主要從兩方面談及“語文素養”這概念,首先是從這兩個方面:一是理論基礎,即基本原理是不是支撐得住;二是命題能不能把握事物發展的基本趨勢,能不能經受實踐的檢驗。然后從表現方面談及了“語文素養”,即“注意普遍適用的基礎”和“注重連貫統整”。

關鍵詞:“語文素養”“內涵”“表現方面”

《全日制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實驗稿)關于“語文素養”有一些重要的立論和命題,如在“課程性質與地位”里提出“語文課程應致力于學生語文素養的形成與發展”,在“課程的基本理念”部分更是明確“九年義務教育階段的語文課程,必須面向全體學生,使學生獲得基本的語文素養”;《普通高中語文課程標準(實驗)》也有明確的提法“高中語文課程應進一步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使學生具有較強的語文應用能力和一定的審美能力、探究能力,形成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質和科學文化素質,為終身學習和有個性的發展奠定基礎。從以上我們可知“語文課標”對我們語文老師提出了更新、更高要求,對于我們語文教師又如何把握“語文素養”的內涵?

首先要明確語文素養的概念,語文素養:是語文能力和語文知識、思想情感、語言積累、語感、思維品質、品德修養、審美情趣、個性品格、學習方向、學習習慣的有機整合。并且要明白這概念的一個邏輯前提。教育領域提出的這個概念是一個指向實踐的命題,多含有對現實的某種概括,對未來走向的某種判斷,并希望對教育實踐發揮指導作用。而概括和判斷是否準確,指導作用發揮得好壞,命題有無生命力,除了從技術上考慮概念是否周全統一外,主要看兩個方面:一是理論基礎,即基本原理是不是支撐得住;二是命題能不能把握事物發展的基本趨勢,能不能經受實踐的檢驗。

從概念的統一性上看,“素養”在教育學概念系統內既是普遍概念又是單純概念,可以自由組合或限制,形成各自的單純概念和各部組合形成“語文素養”概念。

我們將“語文素養”領會為語文課程實施中學生持續的語言文化內化過程和課程實施后在學生身上生成的某種結果的統一,也就是說使我們的學生在中學的學習過程中對外化的知識不斷積累生成,根據個人的生活閱歷和經歷變成自己的經驗,總結出規律成為他自己的一部,使人不斷的提升,最后變成行為的能力。這樣理解的好處是過程和結果相整合,課程目標、實施、評價的側重點都落在學生身上。但問題是“語文素養”的組成要素是什么、語文自身的內容要求怎么確定仍沒有解決。結合《全日制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實驗稿)來看,這是一個開放性的結構,既有不同時代普遍適用的核心內容和要求,又有鮮明的時代特征,隨不同時代作不同的規定,具體到語文課標就是業已確定的五個方面:識字與寫字、閱讀、寫作(話)、口語交際、綜合性學習。這五個方面與傳統的“聽、說、讀、寫”相比,合并了“聽說”,加進了“綜合性學習”,表明語文素養是一種綜合性形態要求。因此,我們就可以把“語文素養”理解為:在語文課程學習過程中,學生通過識字與寫字、閱讀、寫作(話)、口語交際、綜合性學習,內化優秀的漢語言文化成果,最終在自己身上實現一種新的價值或達到新的水平。再結合《普通高中語文課程標準(實驗)》中對“語文素養”概括:學生通過高中語文的學習,能增強熱愛祖國語言文字的感情;能正確理解和運用祖國語文,有豐富的語言積累,語感和思維能得到良好的發展;掌握語言文字、文學等方面的基本知識;掌握學習語文的基本方法,能根據需要,采用適當的方法解決閱讀、交流中的問題;具有處理信息的基本能力和良好的學習習慣,具有基本的語文應用、審美與探究能力。為每一個學生創造更好的學習條件和更廣闊的成長空間,促進學生特長和個性發展“的目標要求。

這樣的界定可以得到現代課程論基本原理的支撐,也可以反映語文課程的基本走勢。這主要表現在以下兩個方面:

1.注意普遍適用的基礎。現代課程論發展的一個基本特征,就是明確基礎教育要為大眾提供必需的語言、知識、價值觀的課程,給每一個學生以發展的機會。所以非常強調課程對普通人的適用性。也就說對于我們每一人都能接受,都能理解,并為此熱愛自己祖國的語言。在經典課程理論家看來,課程設定首先要考慮的不是學生最終會把它作為大學階段的主修專業,而是“這門學科對那些不會成為這個領域專家的年輕人的教育有什么貢獻,對外行或一般公民有什么貢獻”,也就是說這一課程使我們的國民的文化水平以一個整體的提高和發展,使大眾理解自己的語言和文字。美國20世紀90年代國提出“文化素養”觀點而聞名的核心知識課程專家希爾斯(E.D.Hirsch,Jr.)教授認為,學生們從學校獲得的東西是人們具有的共同的“背景信息”,位于每個人擁有的日常知識水平之上,但位于一些專家學者擁有的高深水平之下,是“普通讀者”所掌握的中間層次的文化知識。語文課標所規定的五個方面要求是一個現代中國人必需具備的,不具備就談不上有發展機會。這意味著通過語文課程,學生要達到一定的對祖國語言文字認知、審美、感悟、運用的水平。

2.注重連貫統整。語文課程的功能或任務是多重的,過去概括語文課程的功能用到了“知識”“能力”“思維”“語感”“運用”“思想教育”“非智力因素”等多種術語,但沒有一個能將語文課程的功能統攝起來,原因就是它們從外部將課程的內在連貫和統整分離開來。在現代課程論里,學科有三要素,“即學科的基本概念體系,這個體系所體現的思考方式,這個思考方式背后的倫理道德觀念。這是三位一體的”。任何割裂都是對課程內在連貫的損害。此次語文課標設計思路之一,就是根據知識和能力、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和價值觀三個維度設計,三個方面相互滲透,融為一體。也就是要求學生能化語文知識為智慧,化智慧為能力,化能力為德性。這需要有一個概念能將語文課程的內在連貫統整概括起來。“語文素養”恰好滿足了語文課程發展的這種要求。它包括語文課程目標、內容組織、實施、評價等基本方面,即:基本事實(主要是語言文化的,如詞匯的音形義、作家與作品等)、基本理論(概念、原理、法則,如語法、修辭、篇章)、基本方法(如學習語文的方法、品質)、基本運用(如語感、形象思維、抽象思維等),因而能反映語文課程連貫統整的基本趨勢。如果我們老師能明白這一切道理,我相信學生在中學學習中一定能提高個人的“語文素養”。

作者簡介:謝海燕 女 本科,中學一級,江西省宜黃縣研究室,論文多次榮獲省、市一、二等獎,其它(略)郵編:344404

[新課程中的語文素養談(網友來稿)]相關文章:

1.淺談護士心理素養論文范文

2.語文教師專業素養的提高論文

3.淺談初中語文教學中的閱讀論文

4.淺談教學中的課件

5.高二語文《談中國詩》教案

6.新課程開發論文

7.教師素養試題及答案

8.初中語文新課程標準學習心得體會

9.我心中的語文課隨筆

10.初中的語文經典散文

久久综合国产中文字幕,久久免费视频国产版原创视频,欧美日韩亚洲国内综合网香蕉,久久久久久久久久国产精品免费
色一情一区二区三区 | 中文字幕精品另类 | 亚洲高清在线观看看片 | 亚洲粽合在线免费视频 | 亚洲欧美日韩中文字幕二区 | 制服久久香蕉综合 |